Search

小雪後七日,氣溫驟降,東北季風來襲,風中夾著寒意。

河邊看芒草,一叢一叢,隨風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小雪後七日,氣溫驟降,東北季風來襲,風中夾著寒意。

河邊看芒草,一叢一叢,隨風低揚起伏。忽然想起少年時熟讀的「論語」的句子「風吹草偃」。孔子也常在河岸邊看叢草風中飛揚起伏的樣子嗎?

那一段故事是講統治者季康子問政,他問孔子:為了使人民趨向「善」,要不要用「殺」。

現在的執政者也會有季康子一樣的困擾吧?歐洲從上個世紀就從各個領域探討「死刑」存廢的問題。不容易有結論,但是各種從不同角度出發的意見,讓大眾的思維更成熟周到,不會被粗暴的情緒意氣左右。

孔子回答季康子的話令人動容,他說了三個字:「焉用殺」。

為什麼要殺?

那三個字其實是歐洲討論死刑存廢問題的核心價值。生命存活的意義何在?誰可以判定他人生命的存廢?

我喜歡的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在他的「十誡」影集裡就深刻以基督教義闡述了現代「死刑」矛盾。許多發人深省的哲學都未必在當時發生結果。孔子回答統治者季康子的話,兩千年過去,依然在風中迴響。

「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。草上之風必偃。」在上位者,居於社會主流,像風一樣,言行舉止有必然的影響,在下位的人民百姓大眾,一定跟風。

季康子也許應該聽懂,孔子不贊「殺」百姓,因為他們只是跟「風」,大眾永遠是「風吹草偃」,他們若有偏差,真正該「殺」的不應該是他們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蔣勳官方粉絲團
View all posts